



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0* 夢回繁華教案設計
展開【教學目標】
知識與技能
1.理清課文思路,把握說明順序,概括課文內容。
2.弄清課文使用的說明方法。
3.品味語言,感受課文典雅而富有韻味的語言。
過程與方法
通過默讀、品味、批注等方式,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。
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
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創造力和杰出才華,增強民族自豪感。
【教學重難點】
1.理清課文思路,把握說明順序,概括課文內容。
2.弄清課文使用的說明方法。
3.品味語言,感受課文典雅而富有韻味的語言。
【教學時間】
1課時
【教學過程】
一、導入新課
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,《清明上河圖》是一顆璀璨的明珠,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。這幅圖到底畫了什么?有什么特點?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《夢回繁華》來了解這幅名畫。
二、教學新課
目標導學一:整體感知,理 清說明順序
提問1:默讀課文,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容。
明確:第一自然段介紹唐宋畫家題材的變化,引出說明對象——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。
第二自然段介紹張擇端的生平及《清明上河圖》的作畫時間、背景。第三自然段總體介紹《清明上河圖》的類別、大小及內容。
第四自然段具體介紹《清明上河圖》畫面的內容。
第五自然段介紹《清明上河圖》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。
提問2:課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?這樣寫有什么好處?
明確:本文主要使用了邏輯順序,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間順序, 這樣寫,由表及里,條理清楚,結構嚴謹。
目標導學二:細讀課文,分析說明方法
提問3:課文都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?有何作用?
明確:列數字:“張擇端畫的《清明上河圖》,絹本,設色,縱25.5 厘米,橫525厘米。”使用準確的數字,說明了《清明上河圖》的大小。
打比方:“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,由慢板、柔板,逐漸進入快板、緊板,轉而進入尾 聲,留下無盡的回味。”把《清明上河圖》比作“一部樂章”,說明它宏大、優美而富有變化的特點。
引用:“畫中的‘孫羊店’‘腳店’等,與《東京夢華錄》中所記的‘曹婆婆肉餅’‘正店七十二戶……其余皆謂之腳店’等,無有不符。”引用《東京夢華錄》,準確說明了《清明上河圖》是一幅寫實性很強的作品,增強了說明的可信度和說服力。
目標導學三:揣摩語言,把握說明效果
提問4:品讀課文,你覺得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?
明確: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語,如“疏林薄霧,農舍田疇,春寒料峭”“車水馬龍,熱鬧非凡”“街 道縱橫,房屋林立”“羅錦布匹、沉檀香料、香燭紙馬”“士農工商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無所不備”…… 這些四字短語,不僅概括力強,而且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。
提問5:本文運用大量的四字短語介紹了《清明上河圖》的內容,不僅概括力強,而且使文章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。如“街上行人摩肩接踵,絡繹不絕,士農工商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無所不備”,形象地寫出行人來往的情景。請你仔細觀察一個事物,運用一些四字短語進行說明。
展示:莫高窟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那成百上千的“飛天”。壁畫上的“飛天”,有的臂挎花籃,采摘鮮花;有的懷抱琵琶,輕撥銀弦;有的倒懸身子,自天而降;有的彩帶飄拂,漫天遨游;有的舒展雙臂,翩翩起舞……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,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。
三、板書設計
說明順序:時間順序、空間順序、邏輯順序
說明方法:舉例子、分類別、列數字、作比較、打比方、引用
摹狀貌、下定義、作詮釋、畫圖表
初中20* 夢回繁華教學設計: 這是一份初中20* 夢回繁華教學設計,共3頁。教案主要包含了溫顧互查,預習檢測,設問導讀,合作探究,鞏固提升,課堂練習,拓展延伸,布置作業等內容,歡迎下載使用。
初中人教部編版20* 夢回繁華教學設計: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20* 夢回繁華教學設計,共5頁。
初中語文20* 夢回繁華教學設計: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20* 夢回繁華教學設計,共4頁。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,教學重難點,教學方法,課時安排,教學過程,板書設計等內容,歡迎下載使用。